正派最后变成反派,反派被抓却很开心?这是什么神剧情. 本来以为会比较冷静的以记者的角度去探究出现儿童色情和器官贩卖的原因和黑社会的组织架构,最后也仅仅是社会问题粗略见闻. 角色上白莲花女主出来就是素质三连:请你终止手术!泰国孩子是活的!你是杀人犯!只能说旁边的记者很无奈. 记者需要为了完全的瓦解犯罪组织有时不得不目睹罪恶的发生却不能去阻止,这并不轻松简单,女主仅仅为了自己的崇高的精神而忽略了更多的被害的孩子,在我看来不可接受. 而最后有恋童僻的男主为什么突然就直视自己的阴暗,然后自杀谢罪了?那么多报道自己天天看,不会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吧?所以根本不能理解男主的结局. 最后的最后,警方在公益组织和记者朋友的帮助下瓦解了当地一个跨国贩毒、贩卖儿童、从事未成年人色情的黑社会组织,这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文本上,本片或许可被视为当代日本人在私人与社会规范间的拉锯战,女性反抗成为社会规范形象,试图维持私人空间,而男性在来自社会的私人创伤下转而通过占有女性私人空间寻求社会认同,同时主要人物均. 视听层面,摄影机可以视为人物先验的私人空间,手持暗示危机,横摇表示隔绝,过曝营造不安,快速横移与淡出压缩时间并制造惊悚效果,照度的突兀变化反映女主心理. 此外,非环境音的应用在本片中同样出彩. 突兀出现或(由孩子呼吸,冲水声)叠化的刺耳弦乐暗示女主心理的不安与恐惧,父子车内戏的钟摆声暗示时间短促,沉默时响起的船笛表明男女内心的分离. 但这或许也带来了一个无解的矛盾——现实主义和即兴表演创造的写实性与视听层面的非写实处理让这部私小说在攀描与解构间暧昧地摇摆,但也许这层暧昧正是私小说的魅力所在吧.